懷素狂草的“使轉”,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懷素的狂草書法線條變化多端,鬼神莫測,其中的“使轉”用筆就是如此。本文透過懷素的傳世作品,試分析他的的狂草“使轉”用筆是如何讓線條產生變化的?

懷素狂草的“使轉”,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懷素《苦筍貼》高畫質

一、何為“使轉”?

先看一下什麼叫書法中的“使轉”?所謂的“使轉”就是表達筆鋒在紙上行走路線的,主要是指筆鋒在轉彎道處的書寫痕跡,是行草書本質特點。

唐孫過庭《書譜》裡說道:“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 也就是說,楷書的本質特徵是“點畫”,而草書的特徵是“使轉”。草書如果“使轉”用筆不到位,那麼,就不能稱之為草書;楷書雖然點畫差了那麼一點,但還是可以作記錄人們的思想情感的。

懷素狂草的“使轉”,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懷素《苦筍貼》高畫質示意

那麼什麼是“使轉”呢?

這個詞解釋起來有點麻煩,孫過庭自己的解釋是:“使,謂縱橫牽掣之類是也;轉,謂鉤鐶前提盤紆之類是也”。這裡都是動詞,好像是各種“動作”的描述。但在文章中,“使轉”與“點畫”相對,可見“使轉”也是一種“形質”——應該也是“形式”或“物象”的描述。大家知道,草書的要領有一條叫 “解散楷法”,也就是要儘量擺脫楷書的提按頓挫使它“流而暢”,所以咱們不妨根據經驗並結合文意把它理解為“盤曲行進的線條軌跡”。當然它一定也會有具體的“形狀”,但此時顯然強調的是“路線和位置”。

二、懷素的狂草書法,為何後人難以超越?

懷素狂草的“使轉”,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懷素《苦筍貼》高畫質示意

在書法史上,懷素的地位非常高,他與張旭合稱“顛張醉素”。

他是怎樣練習書法的呢?

懷素是個出家的僧人,他和張旭一樣喜歡喝酒,張旭每次喝完酒,因為比較激動,之後的行為就像瘋癲一樣,所以人們有時候稱他為張顛。

懷素也非常喜歡喝酒,他每次喝醉了酒,就在蘸墨在寺院的芭蕉林裡奮筆揮寫。

除了在芭蕉葉上面書寫之外,凡是要能寫字的地方他通通不放過,像器具,衣物或者牆壁桌面等,他都寫過。可見,他的狂草書法所取得的成就,非一般人可比,他是異常刻苦和勤奮的。

再加上過人的天賦,並且他與顏真卿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經常一起探討書法。這多種機緣的巧合,導致在狂草書法上取得非一般的成就,後人只能高山仰止,自愧不如!

懷素狂草的“使轉”,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懷素《苦筍貼》高畫質示意

三、懷素草書“使轉”用筆有何獨到之處?有哪些技巧值得後世學習?

懷素的草書大氣磅礴,剛中帶柔,奔放而不失法度,整體佈局簡潔,筆法細膩,使轉如環,並且極少出現錯誤,這是他草書的獨到過人之處。

懷素狂草的“使轉”,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懷素《自敘帖》區域性

懷素在創作時喜歡以狂草作為表現形式,在強烈的節奏、奔放的筆勢和顛狂的狀態之下,一氣呵成,痛快淋漓。

如他在《自敘帖》中的作品就是如此,開始的幾行,還算心平氣和,比較沉靜。

越到中後部分,隨著情感的起伏變化,越來越奔放,甚至出現了一兩個就佔一行的情況,可見狂到了極致,但是狂中而不失法度。

通篇《自敘帖》中出現了大量的使轉用筆,並且環環如扣,牽絲纏繞,非常精彩。

懷素狂草的“使轉”,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懷素《自敘帖》區域性

筆畫之間如何連線,以保證筆勢流暢、貫通,也就成為書家在創作草書時首先考慮的問題。

當前一筆畫的收筆處於後一筆畫的起筆右下方時,僅僅前一筆畫的收筆向左上方出鋒,而後一筆畫相對較好地保持起筆動作的完整性。

懷素《自敘帖》中的 “侍”字右上部,可以保持點畫之間“意連”的呼應姿態;還有更加率意的地方,如“概”下部“木”字,則儘管依然“形斷”,但橫畫收筆動作喪失,豎畫的起筆也被省略;

《自敘帖》中,在更多的情況下,這一型別的連線之間被貫以遊絲,如“大夫”、“思”、“戴”等,於是,兩個筆畫以及具有連線的作用的遊絲便共同構成“環扣”用筆,這些都是值得後世學習的地方。

懷素狂草的“使轉”,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懷素《自敘帖》區域性

四、結語。

懷素“使轉”的寫法,變化多端,其中最關鍵的是他對草法爛熟於心,筆法功力深厚,在書寫的時候,心情非常放鬆,隨心所欲。

運筆手腕自然靈活,對筆毫的彈性瞭如指掌,往往可以因勢利導,順勢而為。

後世該怎樣學習懷素的狂草書法呢?那就是要勤練習,這樣才可以熟記草法,爛熟於心。到真正創作的時候,一氣呵成,不再為了草法去翻字典,這樣可以真正掌握狂草的精髓。

TAG: 懷素使轉狂草草書點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