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和小字是兩個書寫模式!

大字和小字是兩個書寫模式!

宋/米芾《多景樓冊詩》

小字和大字的書寫,因其審美要求不同,故在執筆方法,手肘的使用上有很大的區別,好多書家大小字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如不仔細識別,很難相信出自一人之手。米芾、黃庭堅、文徵明等好多大家都存在這個問題。

結體不同

“大字要挨,小字要開”,這句話是我小時候鄰居張爺爺教我的,張爺爺的父親晚清是秀才,本人黃埔八期學生,參加過遼瀋戰役,有家學淵源。他告訴我說小字離人近,要寫的精巧疏朗簡淡才好看。明代王寵在疏朗簡淡方面做的最為突出,雖然39歲英年早逝,可他書法成就卻熠熠生輝,在書法史上留下濃濃的一筆,若果上天能讓他活到八九十歲,那將會達到什麼樣的高度,可惜斯人早逝,無從假設;大字離人遠,要寫緊湊些,不然遠看就會脫體。在後來書法實踐中,這8個字確實好用。

大字和小字是兩個書寫模式!

明/王寵小楷

執筆法的不同

小字要求靈巧,活潑,有靈氣,執筆法古人總結出“撥鐙法”,這裡的“鐙”,不是撥馬鐙,古同“燈”,與《楚辭·招魂》“蘭膏明燭,華鐙錯些”意思一致。說白了就是三指執筆法,靠手指運筆,姿勢和我們現在握硬筆差不多,腕枕在書案上寫,區別就是一個離虎口遠些,一個近些。古人寫小字,用雞距筆,筆毫短,筆芯硬。

唐詩人白居易《雞距筆賦》曰:“足之健兮有雞足,毛之勁兮有兔毛”雞距筆勁健硬挺,“不名雞距,無以表入木之功”、“以中山兔毫作之尤妙”。另外古人用的紙細膩而厚,不洇墨,往往比布帛還貴,傳世作品帛本多於紙本,不是古人有錢,這才是根本原因。

大字講求骨力、震撼力,對視覺的衝擊力,點畫粗壯,結構緊湊才達到要求,寫大字古人總結“雙鉤法”,就是我們現在的普遍執筆方法,五個指頭都用上了,靠腕、肘、腰乃至全身來運筆,往往古人寫一副字汗透衣服,字軟沒骨力,就說明運筆方法不對,或者是力氣沒用到筆尖上。練習碑版比較適合寫大字。

最後總結為一句話,小字用貼學,大字用碑學!

大字和小字是兩個書寫模式!

宋/米芾《論草書帖》

TAG: 大字小字執筆古人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