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50歲作的詩,《題八詠樓》短短几字,顯豪情,經典之作

李清照50歲登高作詩,《題八詠樓》28字,豪情霸氣,經典之作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1],號易安居士,宋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西北)人,居濟南。宋代女詞人,婉約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丈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歷史幾千年,能夠留得下名字的人物,實際上算起來少之又少。對於時代來講,很多人的存在,不過如時代的塵埃,無後人銘記。所以,這就更加顯得,被記住的那些人,多了不起。

在文壇上,同樣能夠如此推斷。能留下名字的,名氣大的,有代表詩詞的,算算也不多。但這些文人當中,實際上也並不以他們的創作數量來評定其一生對文壇的貢獻。

李清照50歲作的詩,《題八詠樓》短短几字,顯豪情,經典之作

就像張若虛,僅僅一首《春江花月夜》,就能夠在文壇上、歷史上,站立千百年。就像李清照,作品不過幾十首,同樣能留下“千古第一才女”的稱號,而且至今依舊無人能及。

也許這是幸運,但更應該說的是,他們的才情,確實了得。如同李清照的這一首僅28字的詩作,《題八詠樓》,就能夠解釋她為何能夠稱得上是“千古第一才女”。其豪情霸氣,震撼800年。

李清照50歲作的詩,《題八詠樓》短短几字,顯豪情,經典之作

李清照當年作這首《題八詠樓》的時候,實際上她已經50歲了,丈夫趙明誠離她而去,國破家亡。孤身一人,無家可歸的李清照,只能是投奔到了趙明誠的妹妹家中。就在這樣的境遇之下,李清照登上了高樓,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在這28個字中,李清照就說到了:登上這座千古風流的八詠樓,對於江山往後的發展之事,還是留給後世人去憂煩吧。這裡水道密集,可以深入到江南三千里,足夠影響江南十四州的存亡了。

李清照在登上這座八詠樓的時候,想想這座歷史名樓,如今依舊留存著,而自己的“國”、自己的“家”,現在破碎不堪。兩者之間相互一對比,讓本來就憂愁的李清照,更是愁苦。

李清照50歲作的詩,《題八詠樓》短短几字,顯豪情,經典之作

七年之前,李清照跟隨著丈夫趙明誠逃亡,就曾寫下這樣的詩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面對國家即將殘破的事實,她批評統治者與自己的丈夫,沒有擔當。而七年之後,丈夫離世,國家真真實實殘敗在眼前,她又說了,江山與這座千古名樓相比,不算什麼,一切就讓後世人去發愁吧。

看似曾經想要為國家的興盛而努力卻無能為力的自己,如今真的無力再為其做任何事情了。從前兩句詩句中,我們讀到了李清照對國家發展的失望。時間沒有辦法讓她看到國家希望的曙光,只得將愁苦留給後來的人。

而接下來,李清照點明瞭兩個數量詞,“三千里”與“十四州”。在這裡,李清照作此引用,是對野心勃勃的金軍的憤怒,同時亦是對宋朝多年逃避與衰敗的嘲諷。

其實,前兩句李清照對朝廷失望了,說了自己不想在為國家之事而煩憂,但後面又再一次提到了宋朝統治者的懦弱與無能。所以,從這前後的詩句當中,我們還是能夠感受到,國家的興衰,在李清照的心目中,還是佔有重要位置。憂國憂民,並不是說拋棄就能夠在一瞬之間全然忘卻。

李清照50歲作的詩,《題八詠樓》短短几字,顯豪情,經典之作

想想李清照在晚年的時候寫過的詩詞,其中多少都充滿著“憂愁”、“哀愁”,我們就能明白,她對國家的責任和擔當,不是一時的興起,更不可能一瞬間就能置之不理。

寫下,“江山留與後人愁”,不過是李清照一時之間的無奈、感慨,但事實上,她依舊放不下,依舊想憑藉著自己的力量,為國家做些什麼事情。

古詩詞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將漢字押韻藝術,和聲律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唐詩的凝練,宋詞的意境深遠,曲調悠長,都給了我們極大的心靈享受。

尤其是宋詞,豪放派和婉約派所誕生的詞作,百花齊放,將宋詞點綴得更加閃耀。像是李煜的“亡國之詞”;蘇軾的“狂放豪邁”;李清照的“婉約愁緒”,都能給替我們訴說心中的喜怒哀樂,抒發各種情感。

李清照50歲作的詩,《題八詠樓》短短几字,顯豪情,經典之作

喜歡宋詞,同時又想了解詞人生平的朋友,不妨看看這套詞傳。分析詞作的同時, 還配有詞人的生平事蹟,讓你透過詞作,瞭解他們的或幸福;或坎坷的一生。

這套詞傳包括:《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和《倉央嘉措詩傳》。

TAG: 李清照詞傳千古趙明誠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