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一款《心經》杯都是寫在早上八點鐘

從創作第一款柴燒瓷刻《心經》茶器開始

創作者就油然生髮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

每天晨起八點鐘開始刻第一個字

每刻一個字0。6分鐘,《心經》全文268個字

刻好一隻杯子需用時兩小時又二十分鐘

日琢一器,從無間斷,到今天是第十八個日頭

不是每一款《心經》杯都是寫在早上八點鐘

不是每一款《心經》杯都是寫在早上八點鐘

創作者沒有強迫症,但顯然心有執念

大約六年前他就有創作《心經》茶器的念頭

但苦於一直沒有遇到心儀的載體

就算在柴房柴燒器上刻了不少纏綿悱惻的情詩

關於《心經》的創作還是遷延日久

他的執念還有器型,還有心境

還有一支氤氳於案頭、雅室的檀香

不是每一款《心經》杯都是寫在早上八點鐘

每次我讀《心經》彷彿都在讀一個故事

它並不久遠,就時刻發生在身邊

有一次去畫廊看展

有位頭髮花白的老先生在一幅畫前足足站了半個小時

彷彿那畫裡寫滿了他一生的故事

就在下午,我聽柴燒瓷刻《心經》的作者說

“我和年輕人寫《心經》是不一樣的,

等我七十歲寫又是另外一個樣子。”

那一刻我理解了他的執念

回家刪除了電腦螢幕上花了幾天時間經營的文章

不是每一款《心經》杯都是寫在早上八點鐘

有一組書法名家《心經》創作的時間頗值得玩味

歐陽詢(557—641),創作於貞觀九年(636)

時年歐陽詢已經七十有九的高齡

趙孟頫(1254—1322),創作於元至大二年(1309)

筆意安閒,氣韻清新,點畫圓潤華滋

文徵明(1470—1559),創作於嘉靖二十一年(1542)

董其昌(1555—1636),創作於崇禎六年(1633)

弘一法師(1880—1942)創作於民國二十二年(1933)

其中文徵明常住寺院抄寫佛經

弘一法師唸經、抄經更是日常課業

這些《心經》法帖流傳於世與創作者的心性密不可分

不是每一款《心經》杯都是寫在早上八點鐘

不是每一款《心經》杯都是寫在早上八點鐘

柴房柴燒《心經》茶器的創作者張國強先生

1967年生人,正是心性澄明,含飴弄孫的年紀

他在工廠待過,在4A公司做過廣告人

他說,要不是因為書法

現在應該和他的很多同輩一樣在工廠

從下午五點到凌晨八點

他也捱過這樣時光,深知生活的艱苦

他選擇在凌晨8點刻寫《心經》是否與此有關

不得而知

八點,是一天勞作的開始,也是一天光明的開始

他在這一刻開始刻寫《心經》的課業

自然刻下的每一個字都包含著崇敬的祈福祝願

不是每一款《心經》杯都是寫在早上八點鐘

不是每一款《心經》杯都是寫在早上八點鐘

張國強先生的書法,字如其人,灑脫有逸趣

用“淳古、味厚、神足”來概括他的書法特點應不為過

線條的韻律和節奏美感貫穿於其作品始終

強烈的內在衝突在形意相連的運筆下完成起承轉合

淳厚的筆墨暈染下不失筋骨,有種不俗的氣質

其瓷刻作品天真、稚趣,率性而為,而通篇結體嚴謹

這種“無意於佳乃佳”的風格必經艱深的磨礪探索

張國強先生刀下的字形筆意,遠看如摩崖石刻

於萬仞峭壁上與山形走勢渾然一體

近看刀鋒過處瓷面石崩谷裂,如挾風裹雨,丘壑重嵐

動靜相恰,真誠、直接、豁達

其刀筆入瓷三分,其性情躍然瓷面

如他所言,他是在真正享受整個的創作過程

不是每一款《心經》杯都是寫在早上八點鐘

三年前接觸到柴房柴燒茶器

為張國強先生打開了一扇直通心曲的大門

他孜孜以求的瓷刻《心經》載體

在兩位年輕創業者歷經數年打磨下赫然呈現在他面前

在那斑駁陸離、千峰疊嶂的造物外相下

他想到了無數種創作的可能

唯獨沒有勾連起創作《心經》的那份萬物沖和的情緒

他想等,等自己和柴房都成長起來

成長到可以承載起《心經》的般若(智慧)

不是每一款《心經》杯都是寫在早上八點鐘

不是每一款《心經》杯都是寫在早上八點鐘

《心經》 ,又稱《般若波若密多心經》

經文宗義出於大部《般若經》 ,全文268字

闡述五蘊、三科、四諦、十二韻等“自性本空”佛教義理

為全部般若學說的核心,簡稱《心經》

現存《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等九種譯本

柴房柴燒瓷刻《心經》以流通最廣的玄奘法師譯文為藍本

旨在透過柴燒瓷刻《心經》茶器闡明緣起性空的妙理

“一個人心中富有,才能真正擁有快樂。

心中富足,心神如一,開心快樂便是‘佛’了。”

其創作的緣起既源於對身邊人的拳拳關懷

也是為所有未曾謀面的人送去“福報”的大愛

這份日琢一器的虔誠祈願註定充滿煙火氣

不是每一款《心經》杯都是寫在早上八點鐘

不是每一款《心經》杯都是寫在早上八點鐘

柴房柴燒《心經》瓷刻茶器

瓷石原料採自深山,千錘百煉

歷經拉坯師傅揉泥、摶坯成型

利坯師傅層層剝剔,量體裁衣,丰神狀貌

一次素燒成型,從柔肌到勁骨

再經1300多度烈焰的淬鍊,形容音貌俱備

或落灰點出山石蒼嵐,或火焰幻化潮汐風影

有的如滄海碣石雄心未已壯志待酬

有的如峰頂勁松登高望遠意興闌珊

有的澄明潔淨瑩潤有如玉肌生香

有的渾然一體通透有如琥珀增色

不是每一款《心經》杯都是寫在早上八點鐘

不是每一款《心經》杯都是寫在早上八點鐘

張國強先生依形、勢落刀,謀篇佈局

根據不同的色澤、體式、器型

賦予器物形象以經典性和整體感

——疾馳、平緩、停頓

旖旎穿行於瓷面的線條真樸有力,動勢跌進

字形姿態生動,形方意圓

既賦予作品天然之趣和滄桑感

又與柴燒器的形、色和肌理相得益彰

其審美志趣直指當下

兼具傳統書法的唯美與現代器物美學的形式美感

瓷刻書法與器物形態意象高度融合

從形、色、韻、境闡釋《心經》的緣起與觀照

從而影響使用者的心境至澄明自覺

隨著茶氣遍行五臟而眼觀心神

不是每一款《心經》杯都是寫在早上八點鐘

不是每一款《心經》杯都是寫在早上八點鐘

柴燒瓷刻《心經》茶器整體氣韻生動

字小而氣象萬千

張國強先生既是完美地呈現一件藝術作品

也是在書寫自己跌宕人生的箇中體悟

觀其作品,點、劃、提、按

彷彿他素衣端坐,每刻下一筆都在眼前

一如摩挲時間的褶痕

我將靜夜流動的文字交付於晨光八點

沾染一絲這柴燒瓷刻《心經》帶來的福氣

不是每一款《心經》杯都是寫在早上八點鐘

——-END——-

(以上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柴房精品鑑賞

TAG: 柴燒瓷刻柴房茶器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