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畫像石內容豐富,包含各種形象的人物,有個和尚一面敲鐘一面喝酒

漢代畫像石是當時一種為葬喪服務的民間藝術;指的是人們將生前的一切雕刻在石塊、石碑上,隨死者葬入墳墓;畫像石的興起是源於漢代時期的厚葬風俗;而且非常具有地區特色,只在山東和江蘇徐州有出土;畫像石的內容十分豐富;有庖廚圖、樂舞圖等反映漢代生活的,也有反映生死的送葬圖;有一幅圖畫特別有意思:一個和尚邊喝酒邊敲鐘;漢朝有這樣的和尚嗎?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漢代畫像石內容豐富,包含各種形象的人物,有個和尚一面敲鐘一面喝酒

說起漢代畫像石,齊魯地區出土的數量當屬全國之最;據專家考察,有一座墓葬中出土42塊畫像石的情況出現;這些畫像石生動形象地展現出漢代齊魯地區人們的生活情景;比如曲阜出土有東漢時期的“宴飲圖”,圖中人們揮舞著長袖,載歌載舞;山東酒文化十分深厚,這一點在漢代時就表現得尤為突出,有各種花式助酒法;其中歌舞也是當時宴飲活動中常見的一種助酒活動,往往在酒酣時進行;據《呂氏春秋·分職》中描寫到:“今召客者,酒酣,歌舞鼓瑟歡竽。”曲阜出土的這幅宴飲圖,刻畫的就是歌姬在宴會上表演的情景。

漢代畫像石內容豐富,包含各種形象的人物,有個和尚一面敲鐘一面喝酒

有時宴會參加者也會即興歌舞,這就是宴會高潮中的“以舞相屬”活動;其程式是:主人先行起舞,舞罷,再“屬”(囑咐)一位來賓起舞;客人舞畢,再以舞“屬”另一來賓,如此迴圈;所有的來賓都要參與舞蹈,舞姿也有一定要求;整個過程非常有意思。

漢代畫像石內容豐富,包含各種形象的人物,有個和尚一面敲鐘一面喝酒

齊魯地區出土的畫像石人物眾多、故事性強,是史書記載很好的補充;然而畫中也有非常奇葩的現象,在諸城前涼臺出土一塊東漢時期的畫像石,畫中的人物跪坐,頭戴高帽好似毗盧帽,手持細幫敲前面桌上擺放的物體,如同廟裡的和尚在敲木魚;剛出土的畫像石十分模糊,專家隱約看到人物的另一隻手似乎拿著一個杯子作喝酒狀;難道有和尚一邊敲木魚一邊喝酒?漢代還有這樣的和尚?這是怎麼回事呢?

漢代畫像石內容豐富,包含各種形象的人物,有個和尚一面敲鐘一面喝酒

據眾多史料記載,漢代時佛教尚未流行,山東一帶還沒有佛教;所以畫中的人物應該不是和尚;當畫像石經過清洗,畫中的線條逐漸清晰起來;專家仔細觀察,發現人物敲打的物體不是木魚,它是一種非常古老而神秘的樂器,稱之為“鐃”。

鐃又稱為執鍾;口部朝上呈凹弧形,兩側角尖銳,底部置有中空圓管狀的執柄;流行於商代晚期,周代沿用;現在所見最早的鐃器可上溯到殷墟 5 號墓出土的兩枚亞醜鐃;“亞醜”是商代一個名門望族。

漢代畫像石內容豐富,包含各種形象的人物,有個和尚一面敲鐘一面喝酒

鐃可以單獨演奏,也可以按大小相次數個成編演奏;從畫像石樂舞圖來看,樂曲演奏一般不用編鐃,而是單獨使用;鐃一般與簫、鼓、壎等樂器合奏;此外,鐃還可以用於軍事方面;《說文解字》“金部”雲:“鐃,小鉦也。軍法:卒長執鐃。”《周禮·地官·鼓人》雲:“以金鐃止鼓”;意思是說,鐃聲一響,即停止擊鼓,作為退兵的訊號。

漢代畫像石內容豐富,包含各種形象的人物,有個和尚一面敲鐘一面喝酒

而且專家發現,畫像石中的人物另一隻手拿的也不是酒杯,漢朝時期的酒杯一般是三足杯,不是圖中的模樣;它也是一種樂器,稱之為“排簫”,排簫也是十分古老的樂器,人們選取若干支同種材質的圓管,遠古時期用動物的骨頭,後來用陶、木、竹等等;用捆綁、貼上或框架固定的方式將圓管並排結合成一個整體樂器;演奏方式是用嘴吹奏,看上去像在喝酒。

原來,諸城前涼臺出土的漢代畫像石中的人物,不是僧人正在修行的形象,而是一位音樂達人,他正雙手演奏不同的樂器;可以想象當時:一旁有人歌唱,一旁有人跳舞,對面的人們在喝酒……場景是非常“嗨”的!

【參考資料:《山東畫像石》《齊魯考古》《周禮·地官·鼓人》《說文解字》《呂氏春秋·分職》】

TAG: 畫像石出土漢代樂器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