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地荒蕪 人類何去何從

作者:墨歌

如果大地荒蕪 人類何去何從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主題畫,作者:張九曼

如果大地荒蕪 人類何去何從

《大象女王》海報

如果大地荒蕪 人類何去何從

人類摧毀自然的能力,摧枯拉朽

我們曾經學過的課文中有一篇《狼與鹿的故事》,作品講述人類為了保護鹿,殺光了亞利桑那州北部的凱巴伯森林裡的狼。結果失去天敵的鹿群規模暴增,吃光了一切植被,最後大批餓死,數量銳減到八千隻,比獵狼前的規模還小。如何達成自然生態的平衡,一直是一個很多人夢想但夢想輕易破碎的故事。

時光流轉,一千年前的牧民殺不光覬覦他的羊的狼群,今天的狼群如果沒有法律保護會被輕鬆趕盡殺絕。現代技術手段讓人倍感煎熬,是因為科技發展讓人類的殺傷力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

約翰·切斯特(John Chester)是一位獲得過艾美獎的影視導演,他帶著家人和愛犬去往加州的鄉下開荒拓地,創辦農場。在近十年的時間中,他不僅和妻子莫莉成功經營起一家佔地面積超過200英畝的農場,而且還將自己種植作物、飼養動物、大搞有機農業的過程完整地拍了下來,之後便製作成了一部讓很多人心馳神往的紀錄片《最大的小小農場》。

切斯特一家之所以去經營農場,其起因只是由於他們收養的一隻狗叫聲太吵,房東把他們趕出了公寓。對於切斯特來說,他並不想因此遺棄愛犬,而且他的妻子莫莉也是一個十分喜歡大自然的人。基於共同的志向,他們便決定買下一座農場,並在那裡開發出一個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以此來守護他們心目中的家園。

當切斯特一家剛開始來到農場的所在地穆爾帕克時,當地的環境並不是一片世外桃源的景象,相反,那裡的土壤乾燥而又貧瘠,動物近乎絕跡,好幾任農場主都因為經營不善而離開了。切斯特在網上找到一位經驗豐富的農業學家艾倫·約克,由他全權充當顧問,對農場的未來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按照約克的意見,他們先將農場原來的所有雜草去除,而後又利用大型機械進行堆肥,以此增加土壤的肥力,接著再在不同的區域種上各種各樣的作物,包括桃樹、杏樹、柑橘樹、草莓等。他們又購買了各種動物的幼崽,包括雞、鴨、牛、羊、魚等,甚至連能鬆土的蚯蚓和種豬也被引入。他們將這些動物的糞便收集進堆肥中,而後又讓蠕動的蚯蚓在裡面注入各種微生物。

當面對外來生物的不斷侵襲時,他們又用雪鴞對付地鼠,用鴨子對付蝸牛,用牧羊犬對付郊狼,以此維持農場生態系統的平衡和多樣性。經過幾年的耕耘,切斯特一家在這裡種植了上萬棵果樹,近200種作物,飼養了850多種動物,而農場特殊的經營模式也吸引了60多名員工的加入……

人們在大地上種植單一作物,生態平衡被破壞,土壤和蟲害問題嚴重,只能靠大量化肥、農藥和殺蟲劑解決。而這些產品讓生態更加失衡,形成惡性迴圈,直至土壤失去活力,再也種不出任何東西。所以,關於這部紀錄片所要反映的主題,切斯特的說法就極具代表性:“大多數自然類紀錄片都是基於恐懼的,人類是貪婪的,受害者永遠是地球,觀眾看完只會感到沮喪和絕望。但我想要展現卻是一段治癒的經歷,我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我們愛的東西死去。”

大自然的生命奧秘或許就在這個小小的農場裡,約翰·切斯特他們用行動告訴我們,一個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一定會實現。

2。

海冰融化使海象失去棲息地,它們在飢餓中只能從懸崖上跳下去,海洋酸化引起可愛的珊瑚礁大片死亡,切爾諾貝利核洩漏使大片生靈死亡……一萬年前,人類建造第一批家園,那時不論陸地還是海洋都生機勃勃。這個可靠的伊甸園世世代代滋養著我們,但如今,一切都改變了。過去50年間,野生動物數量平均減少了60%。

總共8集的電影紀錄片《我們的星球》,電影評分達到了我觀影史上的最高分9。8。影片展示了大自然中動物的生存狀態,這是身在城市鋼筋水泥的高樓叢林的我們無法想象的:成群的火烈鳥從數千公里外飛來在遠離湖岸的島上築巢,它們建造泥土堆托起自己的蛋。30天后幼鳥破殼而出,但卻沒有抵擋烈日的遮蔽物。島周圍曾經保護它們的水現已完全乾涸,幼鳥將步入一個殘酷的世界。成長中的幼鳥必須找到淡水,它們還不會飛,所以必須在母親的帶領下徒步前進。它們可能要跋涉50公里。有些幼鳥跟不上隊伍,鹽在它們的腿上凝固……

牛羚群會追隨季節性降水啃食雨後新生的嫩草。每年有三週的時間,牛羚群會生下超過25萬隻幼崽。一頭小牛羚剛出生幾天,它必須緊跟它的母親,沒有母親的乳汁,它就會餓死。牛羚群總在遷徙,追隨降雨穿越大草原,尋覓新鮮的牧草。整個遷徙的路線取決於降雨的規律性,以及連續不斷的大片草原以供牛羚群遠途跋涉。在全年降雨不斷的地方,森林繁茂生長,哺育著繁多的生命。陸生動物中的一半物種生活在這種穩定的環境中,物種多樣性令人驚歎。

森林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避難所,冬天到來的時候,馴鹿向南進入森林尋找食物和庇護。春天到來的時候,馴鹿會再次向北遷徙600公里,在這裡春草會再次發芽,它們可以在此繁殖後代。但這樣的遷徙規模已經大不如前,過去20年中,鹿群失去了近70%。

熱帶雨林佔全球陸地面積的7%,但它對整個星球的健康至關重要。剛果有著地球上最年輕的雨林,僅有18000年的歷史。在過去20年間,偷獵野味導致剛果的大猩猩數量減半。巨型動物的減少,會深遠地影響雨林的未來,而人類的砍伐,更讓雨林消失的速度加快。今天,世界雨林的多樣性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減少,同時將許多動物推向滅絕。

短短70年裡,極地變暖的速度比地球上其他地區都要快。格陵蘭冰原的面積約佔美國的1/5,這些冰川和海冰保護著地球,將太陽輻射從地表反射出去,從而防止地球過熱。過去20年裡,格陵蘭一直在失去冰層,且流失速度正在加快。超過一公里長的冰川表面正在斷裂,冰層在水下400米湧動,一座摩天高樓般的冰山崩裂。

《我們的星球》的攝影師捕捉到,短短20分鐘內,7500萬噸冰崩裂。冰川融化的速度,大概是10年前的兩倍。

在南極,這個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數萬億磷蝦湧進南極周圍的水域,差不多所有在南半球的座頭鯨,都來到南極找磷蝦吃。在過去50年,氣溫升高和海冰消失。南冰洋此處的磷蝦數量已大減超過一半……

人類的繁盛與地球的隕落不該成為一個宿命,當大地荒蕪,人類的繁盛又在哪裡?

3。

201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次締約方大會在日本舉行,締約方針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制定了20個目標,即“愛知目標”,至今已有10年。遺憾的是,這些目標沒有一個在全球層面得以完全實現。在2011-2020“愛知目標”中,有6個目標部分得以實現,然而有5個目標——自然棲息地的喪失和碎片化、對生態系統有害的汙染、人類活動對珊瑚礁造成的壓力、瀕危物種的滅絕以及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下降等,仍未取得重大進展,或者正在偏離目標。

十年過去,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將於10月在昆明舉行,大會將制定“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中國為世界提供了一系列有益經驗,包括自上而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機制、將生態保護納入法治規章、民眾廣泛參與、將自然資產轉化為資本受益等等——中國過去10年的經驗可以為各締約方提供一些有意義的借鑑。

紀錄片《大象女王》講述的是一頭50歲的非洲雌象“雅典娜”,統領著大象王國,並帶領象群在大草原遷徙的故事。大象曾經是地球上最具優勢的物種,最多的時候有超過400個種類!可是現在卻只剩下非洲象和亞洲象兩大類了。

影片中,草原上的一切都是那樣的祥和安寧,可雅典娜卻憂心忡忡,她知道美好的日子過不了多久,旱災就要來臨了。她需要儘早帶領自己的族群,前往160公里外的庇護所尋找水源。當旱災終於來臨,活了50多年的雅典娜從沒見過這樣慘烈的旱災,她知道,如果她選擇留下,大象可能會餓死;如果她選擇離開而時機不對的話,它們會被渴死……

其實,自然的嚴酷不是動物們最害怕的,它們天然的適應能力超乎人類想象。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十年之後,那片無人區的植被在悄悄恢復,動物們也悄然迴歸……動物們最害怕的,是人類侵入自然之後棲息地的消失以及瘋狂的狩獵、盜獵。

《最大的小小農場》中,隨著農場物種的增加,土地一天天恢復活力,麻煩也隨之而至。在切斯特“不干預政策”下,肆虐的蝸牛不僅吃掉了大量綠葉,還爬到了綿羊頭上;鴨子太多,大量的糞便卻使池塘富營養化,魚被憋死;雞和羊慢慢增多,又把野狼給招來了……

終於有一天,在野狼一口氣咬死兩百多隻雞之後,崩潰的John端起了獵槍!

一聲槍響,“隨著野狼應聲倒下,我信念中的一部分,永不妥協的理想主義力量,也就是那些把我們帶到這個生命中最美妙的地方的東西,也消失了。”他懊惱不已。

4。

人類在生態系統中到底應該承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他當然不能是愚昧的破壞者,但是他也不能妄想自己是造物主,可以主導一切。《最大的小小農場》告訴我們,人類應該充當一個良好的協調者,為自然去平衡各個物種間的共生關係。這個責任重如泰山。這也是這部紀錄片的最大價值:它既展示真實的美好,也展示真實的辛勞、真實的殘酷、真實的背叛。

17世紀的北美大地,美國人、法國人與原住民就為了海狸皮毛交戰不休,卜正民的全球史名著《維米爾的帽子:17世紀和全球化世界的黎明》對此有精彩的論述,電影《荒野獵人》中殺戮與復仇的故事正是基於這一背景。海狸的命運讓人想到數百萬只“北極企鵝”大海雀的滅絕,它們完全是人類的捕殺導致……

我們每個人是否都知道應該被普遍理解的動物福利五大自由?享受不受飢渴的自由,享有生活舒適的自由,享有不受痛苦、傷害和疾病的自由,享有生活無恐懼和無悲傷的自由,享有表達天性的自由。

生物多樣性的保障與人類文化多樣性一樣,基於自由。

投稿轉載說明

TAG: 農場多樣性切斯特人類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