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我能用畫換你的白菜嗎?菜農:休想!

齊白石:我能用畫換你的白菜嗎?菜農:休想!

“賣白菜嘍,”菜農推著裝滿白菜的板車,邊走邊吆喝,“白菜,自家種的白菜。”

“賣白菜的別走,”一男子高聲喊道,“俺要買。”從巷口出來一個人,雙手撐著一張白紙,狀如欽差大臣宣讀聖旨一樣,“俺要白菜。”

“要多少?”“全要!”菜農大喜,剛出門就遇到了財主,好,省的再到別處賣了。

“一車全要?”“嗯,不過要和你先商量一下。”“啥你說。”“我用這張墨白菜畫換你這一車白菜,成嗎?”

原來不是要買呀,“用畫的白菜換我的真白菜,還一車,”菜農一臉嫌棄,“哼,休想!”

齊白石:我能用畫換你的白菜嗎?菜農:休想!

齊白石用畫的白菜與菜農換白菜而不得的故事——人們每每談及,無不感慨:

菜農太不識貨了,縱然種一輩子白菜也換不來那幅畫!

設若當時換了,那該多好。甚至,有人還得出了“窮人之所以窮,是有原因的”結論。

是啊,如果菜農與之交換,這幅畫勢必後來能賣大價錢。2014年,北京保利拍出了齊白石的一幅《白菜小雞圖》,成交價212萬。

齊白石:我能用畫換你的白菜嗎?菜農:休想!

但擱在當時可值不了這麼多錢。齊白石剛去北京的時候,賣畫不能維持生活,若不是徐悲鴻先生的幫助,返鄉也未可知。

據瞭解,與菜農換白菜這件事,正是他剛到北京不久發生的。

窮人窮有原因,但絕不是這個原因。

一幅名家畫作,對於畫家或者收藏家而言是價格不菲的藝術品,但對於一位農民來說,也許只是一張被畫得亂七八糟的紙,真不如一日三餐來的實在。

齊白石:我能用畫換你的白菜嗎?菜農:休想!

這是身份差別造成的,由於各自價值觀不同,從而對一件事物的看法也不同。

曾有一書法家到鄉下串門,見東家有一空白摺扇,隨即取出筆墨在上面題了首詩,後來得知,東家在他走後把扇面換掉了,只因雪白的扇面被畫得亂七八糟。

那車白菜的錢能買多少饅頭,是當時菜農所想,而那幅畫是誰畫的又價值幾何,不是他所關心。

無論什麼年代,饅頭大米能讓人吃飽,不至於捱餓。在那個剛剛結束封建統治的社會里,多數人還無法解決吃飯問題,一幅畫有什麼用呢?

齊白石:我能用畫換你的白菜嗎?菜農:休想!

生理需要尚未得到滿足,誰又會關心精神需求呢?牛奶麵包還沒有的時候,誰會關心“詩和遠方”呢?

對於這位菜農以及社會最底層的人來說,齊白石的畫真不如一餐飽飯,難道不是嗎?

圖:網路

文:王呈祥

TAG: 白菜菜農齊白石一車用畫